沙塵暴

2010122510:00

一、沙塵暴如何定義?
沙塵暴是沙漠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大量沙塵物質被強風吹到空中,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 < 1000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形成沙塵暴的三個基本條件:首先風是沙塵暴的原始驅動力;其次是沙源;第三,地表受熱後產生一種不穩定的上升氣流,把地面的沙塵帶到高空,從而形成沙塵暴。

二、沙塵天氣在氣象上如何測報?
沙塵天氣在氣象上分為三類:
浮塵:懸浮在大氣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天氣現象。
揚沙(塵):能見度在1~10公里的天氣現象,中國以新疆、內蒙古等乾燥地區多見,並且多在春季出現,中國南方極少。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天氣現象

三、台灣地區的沙塵暴警報如何分級?
根據台大大氣科學系柳中明教授(2001)建議以北部地區(包括宜蘭地區)任意三個測站的最大PM10濃度平均值作為判斷台灣地區沙塵暴影響級數之標準,當PM10 < 150μgm-3為等級0,150 μgm-3 < PM10 < 200 μgm-3為等級1, 200 μgm-3 < PM10 < 300 μgm-3為等級2,300 μgm-3 < PM10 < 400 μgm-3為等級3,400 μgm-3 < PM10 < 500 μgm-3為等級4, PM10 > 500 μgm-3為等級5。

四、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沙塵暴
1935年4月14日是美國歷史上的 ”黑色星期天” 。由這一天起,美國大陸經歷了一場長達十年的特大沙塵暴侵襲。估計有250萬難民逃離故鄉,數以百萬頃的農田被廢棄,這次沙塵暴引來的移民事件,迄今為止仍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移民事件。


資料來源:20世紀初美國大西部沙塵暴,摘自NOAA網頁,http://www.photolib.noaa.gov/historic/nws/index.html

五、中國近年最著名的沙塵暴?
1993年05月05日,一場被稱為『5.5黑風暴』侵襲內蒙古阿拉善地區,許多放學的小學生們走在回家的溝渠田埂路上時,被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侵襲,許多驚慌失措的孩子們被狂風捲起並擲入溝渠中,少部分則被沙塵灌入口鼻窒息而死。據統計,在甘肅、新疆、寧夏、內蒙古四個省或自治區的18個縣市,共有85人在災難中死亡,3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6億元人民幣。

六、東亞沙塵暴在氣候上是否有週期性變化?
由近百年歷史看,20世紀的50到70年代,是中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發生頻率的高峰期,80年代至90年代中後期明顯減少。直到西元2000年起,沙塵天氣才再次呈明顯上升趨勢。沙塵暴次數消長和整個大氣環流(氣候)演變有密切關係。

七、其他星球是否也有沙塵暴?
哈柏天文望遠鏡以及NOAA-16探測衛星的雲圖顯示火星上刮起的強大沙塵暴規模遠大於地球,強沙塵暴的範圍可以涵蓋半個火星表面並持續數個月之久。


資料來源:左圖為1997年5月17和6月27哈伯太空望遠鏡觀測火星沙塵暴活動,右圖為NASA火星探測太空船空照照片,摘自NASA網頁。

八、沙塵暴對環境也有好處嗎?
沙塵暴把地表的土捲入高空,浮塵當中的礦物質在恢復土地肥力方面的效果甚至要優於氮、磷、鉀肥。浮游塵攜帶的養分含有豐富的鐵、鋁等礦物元素,能夠增加海洋營養鹽的輸入,刺激海洋生物的活動,影響藻類光合作用,促進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也可提供海洋微生物(海洋的初級生產力)所需之有機物,而失去這海洋生物鏈最底層一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將難以為繼。最近科學家發現北半球太平洋地區海洋生物的茂盛得利於東亞沙塵暴所帶來之有機物甚多。

九、沙塵暴可以減緩酸雨危害?
由於水可以溶解少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自然狀態下的水是略帶微弱酸性的,PH值為5.6。如果降水比自然界存在的水更酸,即PH值小於5.6,則被稱為酸雨(包括酸雪)。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工業生產的許多環節都會產生這些東西。中國北方土壤和沙漠沙粒偏鹼性,沙塵暴之飄塵因而也偏鹼性,含鈣的矽酸鹽和碳酸鹽的飄塵會中和大氣中的一些酸性物質,例如近年在韓國和日本都發現沙塵天氣時,酸雨變得不再那麼酸了。

十、沙塵暴和全球暖化有關嗎?
沙塵暴雖然不直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它是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長肥料,沙塵暴所帶來的物質是浮游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沒有沙塵暴吹向海岸,浮游植物將很難生長,而海洋浮游植物最近才被認識到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不亞於陸地植物,因此沙塵暴可說是抵抗全球暖化的幕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