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三原則

2020091122:25

 

交友三原則





萬章這裡提出的問題很簡單,「敢問友」,就是向孟子請教,朋友之道應該如何。

孟子告訴他說:交朋友之道,人與人之間相交,第一要「不挾長」,不以自己的長處,去看別人的短處。例如學藝術的人,見人穿件衣服不好看,就煩了;讀書的人,覺得不讀書的人沒有意思;練武功的人,認為文弱書生沒有道理,這都是「挾長」,也就是以自己的長處為尺度,去衡量別人,這樣就不好。

第二「不挾貴」,自己有地位,或有錢,或有名氣,因此看見別人時,總是把人看得低一點,這也不是交友之道。

第三「不挾兄弟而友」,就是說朋友就是朋友,友道有一個限度,對朋友的要求,不可如兄弟一樣,換言之,不過分要求。一般人交友,往往忽略這一點,認為朋友應該一如己意,朋友事事幫忙自己,偶有一事不幫忙,便生怨恨。在另一面,對一個朋友不幫忙還好,越幫忙,他越生依賴心,結果幫忙他反而害了他,所以「不挾兄弟而友」。

這三點要點,非常重要,每人如略做反省,就會發現,自己常會犯這三種毛病。

在相反的一面,「不挾長」就是並不因為對方有長處,想去沾一點光。「不挾貴」,也不是因為對方有地位、有錢、有權勢才去交這個朋友,企圖得什麼便宜。例如民國初期五四運動後,因為胡適之是倡導五四運動的人物之一,因而出名,便有一個文人在文章中寫道:「我的朋友胡適之」。其實胡適之並不認識他,直到現在,「我的朋友胡適之」這句話,常被人引用,去譏評趨炎附勢、臉上貼金的人。「不挾兄弟」也就是說,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卻口口聲聲說:「他是我的老朋友,我們熟得很。」這叫做交淺言深,也是不好的作風。

「友也者,友其德也」,交朋友是為道義而交,不是為了地位而交,不是為了利用人而交,也不是為了拜把兄弟多,可以打天下,或如江湖上人「開碼頭」,「揚名立萬」而交。交朋友純粹是道義之交,不可有挾帶的條件。常有年輕人說:「我們同學很多,將來可成為一幫」,這就是挾帶了條件,已經不是真正的友道,只是利害的結合。

孔子說,朋友的道義,是彼此規過勸善,不是專說好話。其次,朋友有「通財之義」,「患難相扶持」,不是富貴相扶持。其中以「通財之義」最難做到。自古以來有句俗諺「仁義不交財,交財不仁義」,可見通財之義更難。

【注】孟子原文:萬章問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孟子與萬章》